您现在的位置: 福建招生考试网 > 高考 > 全国高考 > 江西高考 > 文章正文
 
江西民办教育雄踞全国前列
2007-7-24 11:29:23 来源:不详 【字体:小 大】

  2007年1月1日,《江西省民办教育促进条例》正式实施,标志着江西民办教育又进入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

  江西的民办教育即社会力量办学发韧于20世纪80年代初期,从最初的高考补习和短期的职业培训,发展到现在的各级各类全日制学历教育和助学教育。
目前,社会力量办学已经初步形成包括高等教育、职业教育、基础教育、成人教育在内的教育体系,成为全省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改革开放20多年来,江西各级各类民办教育经历了恢复初创、规模发展、硬件完善和品质提升过程,历经恢复发展(1978年-1991年)、探索发展(1992年-1996年)、规模发展(1997年-2003年)和内涵发展(2003年至今)四个发展阶段,已为社会培养、培训了数以百万计的各类人才。

  “十五”期间,江西民办教育以年均13万人的规模高速增长,五年增量相当于前二十年总和的2倍。到2006年底,全省各级各类民办教育机构5847所,在校生突破百万大关,达到114.18万人,民办高校数量和民办高校在校生数分别是全省普通高校的112.5%和31.58%。江西民办高校已占全省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其整体水平也已步入了全国的先进行列。江西昂然跨入民办教育大省行列。在一个经济欠发达的中部财政“穷省”,江西通过政策先导,激活民间办学,不仅扩展了地方教育事业新的成长空间,而且为区域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增添了后劲。

 

  发展篇:优惠政策造就民办教育大省

  尽管民办教育机构早已有之,而2000年《江西省人民政府关于鼓励支持社会力量办学的若干规定》的出台,则真正让江西的民办教育驶入发展的快车道。

  1983年新余人高举民办高等教育的大旗,在全省率先创办了渝州电子工业学院(现渝州科技学院),标志江西的民办高等教育蹒跚起步。1988年,有政府背景的民办赣江大学(现赣江学院)正式成立,在省城南昌竖起了民办大学的标杆。1991年,江西服装学院创办,不仅是省城南昌第一所真正意义上的民办高校,也是我国第一所全日制培养服装高级人才的民办高校。

  随后,一所所从培训班脱胎而来的民办大学喷薄而出。大宇学院(1993年)、蓝天学院(1994年)、新亚学院(1994年)和南昌理工学院(1994年)等一批民办高校成立后,江西民办高校和教育机构达到20余所。有评价说,这段时期江西民办高校“你方唱罢我登台”,黄钟与瓦釜齐鸣。

  进入新世纪以来,为加快社会力量办学的发展步伐,江西省委、省政府采取了很多措施,鼓励扶持吸引社会资金投入教育。省委、省政府提出了一系列包括土地划拨、税费减免、引资建校、公平待遇等在内的措施政策。在全国率先成立民办教育专管机构。江西省还推出了一系列新举措:积极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以多种形式办学,凡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有利于增加教育投入,有利于扩大教育规模,有利于提高教育质量,有利于满足社会对教育的各种需求的各种办学形式,都可以大胆尝试,积极探索。同时规定,民办学校与公办学校一样享受国家规定的减免税费政策;民办学校可以面向社会自主招聘教职员工,民办学校可以通过县以上(含县)政府人事行政部门所属的人才交流服务机构实行人事代理,实行公办学校和民办学校教师之间的相互流动;依法保障民办学校学生的合法权益,民办学校的学生在升学、考试和社会活动等方面,享有与公办学校学生平等的权利;依法保护办学投资者和学校的合法权益等。

  政府出台的一系列鼓励、优惠政策,极大地激发了社会各界办教育的热情,迎来了江西民办学校一个又一个发展高潮。

  第一个高潮:高速扩张诱发校名大“变脸”

  江西学校“更名风”始于上个世纪90年代初,原江西劳改工作警察学校改为“江西省司法警官学校”。据说改名后这个学校生源爆满,就业情况也好转,以致不少中专学校纷纷效仿。赣州地质学校、省煤炭工业学校、省农垦学校、南昌无线电学校和省粮食学校先后改称南方工业学校、江西省第一工业学校、通用技术工程学院、江西省信息工程学院和江西省工业贸易学校,并在省教育厅备案。

  随后更名风蔓延,2001年掀起了民办学校的“大变脸”时代。有“学院变大学”式的,如赣江专修学院改为赣江大学,海大专修学院改为海联大学;有“时髦代传统”式的,江西3S硬笔字训练中心改称江西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修学院;有“合二为一”式的,江西诚信服装学院和南昌东方服装学院合为江西工商专修学院;还有“一个校园数块牌子”式的,中专、高职、专修学院三牌齐挂的学校比比皆是。在江西省40多所民办高校当中,80%都曾改名。

  与改校名同步进行的还有开新系设新专业。每个学校都言必称机电、网络技术甚至电子商务这些热门专业。文科的英语、文秘和新闻亦步亦趋。就是最新潮的家政、物业管理也应运而生。

  改名得到相关部门认可。时任江西省教育厅社会力量办学管理处处长万普海说,民办高校只要经过审批允许,为生源改名合情合理。但他同时提醒,家长择校最好多到几个学校看一看,货比三家。

  改名表明了民办学校有良好的市场意识、生源意识,但也诱发了校名的大混乱。还有一些学校改名换汤不换药,其师资和设备根本无法跟上。事实证明,为了创规模,拉生源的一些急功近利的做法,短期内可能会有一点甜头,从有关部门对2001年的统计结果可见当年民办学校发展的迅猛:当年有民办学校4934所,在校生达51万余人,教职工有3.5万余人,分别比2000年增长59.35%、68.58%和29.68%。同时,从该统计结果可看出,教职工的增长远远赶不上在校生数量的增长,为学生就读和学校自身发展都埋下了隐患。

  第二个高潮:“定心丸”推动民校“二次创业”

  在《民办教育促进法》的强力推动下,江西省各民办高校根据形势发展和市场需求,纷纷进行“二次创业”。由此带来了空前高涨的建设新校园热潮。投资均过亿元的江西蓝天职业技术学院、江西航天科技职业学院(现为南昌理工学院——记者注)等学校新校区先后落成或取得突破性进展。2003年江西省民办高等教育投资仅校园建设投入就高达10亿元,当年投资总额相当于过去十年民办高等教育投入资金的总和。

  巨额投资也带来丰厚的回报:2003年,江西53所民办高校共有在校生约13万人,同比增幅高达25%;江西民办高校在校生平均规模比全国校均水平高出500多人,全国13所在校生万人以上的民办高校江西就占据了4所。奠定了江西民办教育强省的地位。

  发展的结果令人鼓舞。到2005年,江西省共有各级各类民办学校4790所,总资产达34.5亿元,教职工6.54万人,在校生共104.83万人。其中,民办高校60所,在校生20.34万人;民办高中389所,在校生36.6万人;民办初中152所,在校生13.2万人;民办小学93所,在校生6.19万人;民办幼儿园4110个,在园幼儿达32.5万人。

  全省民办高校教职工7402人,其中专职教师2210人。全省民办高校占地面积7023亩,校舍建筑面积161.39万平方米,生均面积15.61平方米。图书资料130.29万册,教学设备7400.3亿元。

  去年,全省民办高等职业教育学校10所,在校学生163296人,教职工12175人,其中专职教师7892人,其他高等教育学校29所,在校学生53755人,教职工1928人,其中专职教师1187人。

  江西民办教育不仅仅是数量的扩张,更可喜的是质量上的提升。2007年5月21日,“中国校友会网大学评价课题组”完成了2007年我国首个反映民办大学和独立学院综合办学能力状况的评价报告——《2007中国民办高校评价研究报告》正式出炉。在最受关注的民办大学与独立学院综合排行榜上,江西蓝天学院位居2007中国民办大学排行榜榜首。

  2004年,江西有4所民办普通高校进入《中国青年报》组织评选的“全国民办高校20强”,与北京、陕西并列第一;2005年,全省60所民办高等教育机构在校生20.34万人,其中10所民办普通高校已注册接受本科和高职学历教育的在校生13.79万人,占当年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同口径在校生125.48万人的10.99%,成为超各省平均数2倍的民办高职教育强省。

  未来之路:全面提升民办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

  江西省教育厅助理巡视员万普海介绍,全省进一步发展民办教育的思路是: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按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紧紧围绕江西在中部地区崛起的目标,进一步开放非义务教育,坚持“积极鼓励、大力支持、正确引导、依法管理”的方针,全面提升全省民办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逐步形成公办教育与民办教育共同发展的新格局。

  一是加强民办幼儿教育,以社区为依托,在继续办好公办骨干示范性幼儿园的同时,积极鼓励发展民办幼儿教育,不断提高民办幼儿园的规模与质量。

  二是大力发展民办高中阶段教育,使民办高中阶段教育的在校生占公办高中阶段教育在校生的比例有所提高。

  三是积极鼓励发展民办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全面提升民办高校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创建一批办学有特色、在全国有影响的名牌民办高校。

  为实现上述目标采取,有关部门还配套不少新举措:加快民办教育的发展,进一步提高民办教育在非义务教育阶段的比重,鼓励支持社会力量以多种形式举办教育事业,按产业方式经营,以吸引更多的社会资金,进一步落实给民办学校以“公办待遇”的政策;

  加强民办学校的教师队伍建设,加快教师流通体制的改革,使民办学校教师在享受政策优惠上要有新突破,完善民办学校教师在就业、医疗保险、养老保险等方面的政策;

  充分保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不论投资的数额大小,不论投资者是本地还是外地,都将一视同仁,平等对待,热情周到,全方位服务,依法保护投资者;

  大力鼓励支持民办教育的发展,将审批进入民办教育的条件降低,同时改前置审批为后置审批,允许投资者先试办,条件具备后再正式审批;

  建立省民办教育奖励基金,对有突出贡献的民办学校和办学者予以表彰,逐步完善并建立民办学校办学风险的防范机制。

  我们相信,有政府撑腰,江西的民办教育一定会越办越好。

    (来源:今日家庭报)

网站版权与免责声明  
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本网所提供的相关信息请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②本网转载的文/图等稿件出于非商业性目的,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在两周内来电联系.
  资料库
·自主招生高校名单截止2007年共59所
·2007年具有成人高等学历招生资格的成人高
·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职业学校国家励志奖学
·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职业学校国家助学金申
·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职业学校国家助学金管
·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职业学校国家奖学金管
·高等学校学生勤工助学管理办法
·中国校友会网2007中国最受媒体关注独立学
·2007中国独立学院学费排行榜
·中国校友会网2007年中国独立学院排行榜10
·中国校友会网2007中国最受媒体关注民办大
·中国校友会网2007中国最受媒体关注民办大
·中国校友会网2007中国民办大学学费排行榜
·中国校友会网2007年中国民办大学排行榜10
·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师范生免费教育实施办
·截止2007年5月8日具有招生资格的专科/高职
·2007年中国大学排行榜物资资源排行
·2007年中国大学排行榜教师资源排行
·2007年中国大学排行榜学生情况排行
·2007年中国大学排行榜学术成果排行
·2007年中国大学排行榜学术资源排行
·2007年中国大学排行榜声誉排行
·2007年中国大学排行榜综合指标排行
·具有教授或者副教授评审权的高等学校名单
·教育部关于公布2007年普通高等教育高职高
·留学中介服务机构名单(截至2007年3月15日
·厦门市被批准正式成立的民办高校名单
·中央教育部直属6所师范院校名单
·民办高等学校办学管理若干规定
·部分外国语专业单独招生试点高校名单
·香港最佳大学排名公布 港大等位列三甲
·开设港、澳、台、侨学生高考补习班学校名
·开设港、澳、台、华侨学生预科班学校名单
·部分招收华侨、港澳地区及台湾省学生学校
·全球MBA百强榜出炉
·2003-2007年贵州省大学前3名排行
·2003-2007年云南省大学前4名排行
·2003-2007年新疆区大学前3名排行
·2003-2007年甘肃省大学前3名排行
·2003-2007年广西自治区大学前4名排行
·2003-2007年福建省大学前4名排行
·2003-2007年江西省大学前5名排行
·2003-2007年四川省大学前8名排行
·2003-2007年浙江省大学前7名排行
·2003-2007年山东省大学前12名排行
·2003-2007年辽宁省大学前12名排行
·2003-2007年吉林省大学前8名排行
·2003-2007年陕西省大学前10名排行
·2003-2007年江苏省大学前13名排行
·教育部批准设立的外籍人员子女学校名单
·2003-2007年湖南省大学前6名排行
·2003-2007年湖北省大学前10名排行
·2003-2007年黑龙江省大学前8名排行
·2003-2007年河南省大学前8名排行
·2003-2007年河北省大学前8名排行
·2003-2007年广东省大学前10名排行
·2003-2007年山西省大学前5名排行
·2003-2007年安徽省大学前8名排行
·2003-2007年山西省大学前5名排行
·2003-2007年上海市大学前10名排行
·2003-2007年北京市大学前20名排行
·福建省高等学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名单
·具有推荐保送生资格的外国语中学名单
·2007中国大学排行榜新鲜出炉清华大学连续
·2007中国35所研究型大学综合实力一览表
·2007中国一流大学名单隆重揭幕
·2007中国大学自然科学A等学校
·2007中国大学自然科学A等学校
·2007中国大学医学A等学校
·2007中国大学文学A等学校
·2007中国大学社会科学A等学校
·2007中国大学农学A等学校
·2007中国大学历史学A等学校
·2007中国大学理学A等学校
·2007中国大学经济学A等学校
·2007中国大学教育学A等学校
·2007中国大学管理学A等学校
·2007中国大学工学A等学校
·2007中国大学法学A等学校
·2007中国大学哲学本科A++级专业学校名单